研究动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研究;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体系发展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0次
1.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面,其发展必然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在迈向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实践探索,在服务理念革新、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模式创新、规范化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目前还存在服务体系整合不够、资源供给碎片化、政策统一性不足、地方实践模式差异大、服务供给能力与支付能力弱等系列问题,总体呈现出“散”“碎”“弱”的特征。为此,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全面提升,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以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纽带,优化体系整合资源、加强资源要素整合、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让政府、社会和市场共同发力、创造供给、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来源:杨翠迎,董子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发展研究[J/OL].社会政策研究,2024,(04):37-51+133[2024-10-13].
2.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体系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构建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体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少子化、高速化、规模大等特点,多重原导致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以进一步构建完整平衡的养老服务产业链,发展智慧养老、完善养老金融体系。
来源:李喜云.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体系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10):106-108.
3.家庭政治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矛盾及其解释——基于华北农村的田野考察
摘要:近年来,农村多子女家庭养老矛盾频发,高龄老人养老危机突出,严重影响老年父母生活质量。既有伦理道德和社会结构视角下的相关研究难以解释养老矛盾多发生在特定农村的特殊性和多子女家庭结构中家庭政治的丰富性。基于“家庭政治”视角,研究发现:各子女相互推诿是农村老人家庭养老矛盾的典型特征。弱伦理强政治的地方社会文化难以抑制家庭养老矛盾的外溢;多子女结构往往成为家庭养老矛盾产生的催化因素和博弈空间;代际资源竞争与养老责任规避进一步成为各子代家庭的主体行动逻辑。面对外溢的家庭养老需求,当前流行的以福利院为典型代表的政府兜底、以养老机构为典型代表的市场主导、以互助养老为典型代表的村社统筹等模式面临财政投入高、付费能力低、组织激励缺失等多重约束,高度嵌入村社熟人社会、契合老人原居养老需求、匹配农民家庭付费能力的村社内生型农民家庭养老院有望成为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案。
来源:王向阳.家庭政治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矛盾及其解释——基于华北农村的田野考察[J/OL].社会政策研究,2024,(04):65-77+134[2024-10-13].
4.基于共同富裕的养老保障体系优化
摘要:养老保障是惠及面最广、所需资金量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类社会保障项目。有效的养老保障体系有益于社会财富增加,有益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也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有益于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差距,现行养老保障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需求,对宏观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改善的贡献不足。因此,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增强养老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收入再分配功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优化养老保障体系结构,改进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创新养老保障运行机制,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养老保障体系,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来源:何文炯.基于共同富裕的养老保障体系优化[J/OL].社会政策研究,2024,(04):52-64+133-134[2024-10-13].
5.养老产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分析
摘要:养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营运资金管理质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本文剖析养老产业在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养老产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策略,旨在推动我国养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关翛.养老产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分析[J].现代营销(上旬刊),2024,(10):136-138.
6.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及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
摘要:目的 调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并评估其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2019年9月—2023年9月入住于河南省3家医养结合机构的62名失能老人展开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B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62名老人最终收回有效61份,有效回收率98.39%。以SAS得分≥50分及(或)SDS得分≥53分为存在负性情绪,将失能老人分为负性情绪组与非负性情绪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慢性疾病等一般资料...
来源:王利娜,贺芳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空巢失能老人负性情绪及与睡眠质量、慢性疾病的关系[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12[2024-10-13].
7.我国养老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基于2022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
摘要:[目的]探求我国养老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进一步推动养老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方法]基于2022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养老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我国养老资源配置综合发展指数(U1)>0.5的有5个省,17个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养老资源配置综合发展指数(U1)和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指数(U2)对比发现10个省为养老资源配置滞后型;耦合协调度仅广东省为良好协调,大部分省处于勉强协调、濒临失调或失调状态;耦合协调度空间特征阶梯状分布格局不够明显,且主要以点状集中分布...
来源:孙珮妍,韩芳,郑然,等.我国养老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分析——基于2022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截面数据[J].卫生软科学,2024,38(10):54-58.
8.基于ICOPE构建我国新型老年整合照护模式的思考
摘要:文章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老年人整合照护实施框架》为指导,分析我国老年整合照护中各部门缺乏协调机制、忽视初级保健、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尚未满足等问题,结合我国实践经验,提出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建立老年整合照护实施框架。通过建立统一领导,加强部门协作、落实社区责任及评估个性化需求等措施,明确部门责任,灵活利用ICOPE框架,强化社区责任与个性化照护,提升老年照护服务质量与效率,为老年人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整合照护服务,促进健康老龄化。
来源:邓芷馨,黄韵薇,庄苑菁,等.基于ICOPE构建我国新型老年整合照护模式的思考[J].卫生软科学,2024,38(10):29-33.
9.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激越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调查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激越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雨花区、天心区等多家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柯恩—曼斯菲尔德激越行为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估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评估认知症老年人的激越行为、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499例认知症老年人的激越行为发生率为73.8%,激越行为出现频率前3位的是坐立不安、重复动作、漫无目的地踱步/游走。
来源:谢海艳,蒋玉芝,王畅,等.养老机构认知症老年人激越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4,22(19):3703-3706.
10.我国老年教育资源整合的探索研究
摘要:资源整合是有效破除我国老年教育隔离障碍、政策障碍、服务障碍、信息障碍、拓展障碍的有效途径。通过体系与网络整合、政策与保障整合、教育与养老整合、线上与线下整合、学历与非学历整合,可以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国家老年大学要在国家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掌握统筹权、话语权、主导权和主动权,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运行标准,形成办学优势,推动功能外延。
来源:张枝实.我国老年教育资源整合的探索研究[J].成人教育,2024,44(10):29-34.
11.社会行动理论下农村养老秩序的形塑机制与路径选择
摘要:当前,农村养老秩序在实践中不断被重塑和调整。根据社会行动理论的核心要义,构建结构-行动-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系统考察中国语境下农村养老秩序的形塑机制,可以发现,农村养老秩序为一个系统,社会变迁、制度权威、农村社会生态和家庭场域的结构限制导致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老年人在获得养老资源方面有限;家庭行动者会在生产再生产和互动过程中做出符合既定资源条件且能满足家庭整体偏好的适应性行为,以进行养老资源的灵活有效配置;农村养老情境中的某些限制要素在家庭成员的能动作用和社会互动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正,使得养老秩序得以再生产出来。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养老-互助养老-家庭养老”的综合支持体系,从而重构农村养老秩序。
来源:王增文,张文雅.社会行动理论下农村养老秩序的形塑机制与路径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2024,(10):1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