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何以为家:15本书聚焦家庭与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24-09-21 浏览次数:0次
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结构与功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重塑。角色的演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多元文化的交融,种种变化都在对个体、家庭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本期书单聚焦家庭与社会,汇总了15本相关书籍,探讨家庭教育、儿童照顾、婚姻关系、社区参与等多个话题,连接起家庭研究的理论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实践场域。
随迁父母生活质量研究
李静雅 著
2024年8月出版/定价128.00元
ISBN 978-7-5228-4023-9
本书在生育政策变迁和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照料孙代型随迁中老年父母的群体样貌、迁居概况、身心健康、社会参与、双向代际支持、孙代照料观念和照料意愿、留居养老意愿、家庭代际关系及随迁生活主观幸福感等议题,为人们认识该群体的生活样态等提供了知识增量。本书不仅关注随迁给中老年父母的晚年生活带来的阶段性阵痛,也展示了随迁对于家庭整体发展、家庭代际团结及个人养老选择等方面的正向影响,还为增进该群体的生活福祉提供了政策启示。
婚姻中的智慧:夫妻相处之道
[比利时]阿尔方斯·万斯特文根(Alfons Vansteenwegen) 著
许书萍 陈蓓雯 译
2024年8月出版/定价89.00元
ISBN 978-7-5228-3174-9
本书为阿尔方斯·万斯特文根(Alfons Vansteenwegen)博士所写。Alfons Vansteenwegen被公认为是夫妻关系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本书已有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南非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匈牙利语、中文(繁体版)、土耳其语和法语等多种语言版本。
本书从婚姻中一个个小小的摩擦和冲突讲起,这些摩擦和冲突可能都是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如咖啡倒半杯还是倒满杯,窗户是开还是关……夫妻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日积月累就成为抱怨,甚至争吵导致双方出现矛盾甚至婚姻关系破裂。那么如果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维持和谐的夫妻关系,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些方案和建议。
妇女·儿童·家庭·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课程案例集
刘利群 主编
李敏 执行主编
2024年6月出版/定价128.00元
ISBN 978-7-5228-2535-9
本书包括妇女篇、儿童篇、家庭篇、社区篇,收录教学案例13个,涉及“妇女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儿童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家庭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妇女发展政策”“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评估”“社区治理与发展”等课程领域。本书是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相关课程团队开展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可为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活动的授课者、研究者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
家政学研究(第3辑)
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 外围体育下载投注 主编
2024年5月出版/定价88.00元
ISBN 978-7-5228-3597-6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交流成果、活跃学术、立足现实、世界眼光、面向未来”的宗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探究我国新时代家政学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倡导学术创新,凡与家政学、家政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对话访谈、国外研究动态、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都是本书所关注的内容。本书主要以家政学理论、家政教育、家政思想、家政比较研究、家政产业、家政政策、养老、育幼、健康照护等为主要研究领域。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3辑):低生育率背景下的儿童照顾与生育支持
马春华 主编
张丽萍 执行主编
2024年5月出版/定价118.00元
ISBN 978-7-5228-3526-6
在人口负增长时代背景下,本辑深入探讨了“生育”这一核心议题。本辑旨在客观分析生育率下降的主要特征和成因,并从家庭养育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儿童照料问题及其对家庭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国家如何提供支持,帮助家庭应对儿童照料的挑战。执行主编精选了14篇以实证研究为主的论文,并写就1篇阐释主题的代序文章,从低生育率的现状、家庭育儿负担、社会支持体系和生育友好政策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这本书全面覆盖了低生育率背景下儿童照顾与生育支持问题的关键方面,通过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且深入的理解视角。
两头家:华南侨乡的家庭策略与社会互动——基于海南南村的田野调查
陈杰 著
2023年12月出版/定价108.00元
ISBN 978-7-5228-3002-5
本书以“两头家”这种特殊的家庭形式为切入点,研究侨乡南村的家庭策略与社会互动。通过收集大量的口述、侨批材料,同时结合地方性的文献史料和资料,追述“两头家”的家庭生活变迁史。采用历时性的框架,以南村“两头家”的起源、形成、变化以及现状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进行叙述。“两头家”是早期南村移民家庭策略的集体选择,它是理解当地侨乡社会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在移民情境中探究汉文化中“家”的核心价值与特殊性的案例。
生育矛盾与选择:多元化家庭情境中的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姚红 著
2023年12月出版/定价108.00元
ISBN 978-7-5228-3077-3
本书旨在研究多元化家庭情境下的生育矛盾问题,通过深入了解不同背景家庭的生育需求与生育矛盾体验,倡导家庭社会工作在提供全生命周期生育关怀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实务工作者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支持。
家庭社会工作
李敏 主编
刘焱 副主编
2022年6月出版/定价59.00元
ISBN 978-7-5228-0156-8
本书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对家庭社会工作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一章至四章为理论部分,详细介绍了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的基础内容。家庭部分的内容包括家庭概念、家庭功能、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包括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基本内容、主要领域、价值理念、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第五章至十一章为实务部分。该部分结合新时代家庭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空巢家庭、失独家庭、留守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新市民家庭的现状、特征、面临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与技巧。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为从事家庭教育指导、婚姻家庭辅导、婚姻家庭咨询等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礼俗时刻:转型社会的婴儿诞养与家计之道
刘新宇 著
2022年5月出版/定价89.00元
ISBN 978-7-5228-0010-3
本书旨在发现在社会转型之际,中国家庭在制度环境与私人生活的双重变革下,何以维持与继续。伴随近代以来中国家庭研究从经典命题到现代命题的流变,学者们跳脱出过往家庭研究所固守的“传统与现代”之防,依托生成性的叙事方式,分析家庭中的亲密关系与生活策略。本书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家庭的婴儿诞养风貌,结合2016年至2019年作者在这一区域内的田野考察,从育儿母职、家计过程、哺育伦理三个层面,阐释了不同社会转型期中家庭切身体验的礼俗之变。本书认为,中国家庭婴儿诞生与养育过程发生转变的背后是彼此交锋中禁欲主义与快乐主义道德机制。通过跨时段的历史研究能够发现,维系家庭生活的力量并非单纯的治理逻辑或市场机制,乃是道德合法性的塑造与再造过程。
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
姚进忠 等著
2022年2月出版/定价158.00元
ISBN 978-7-5201-9647-5
本书立足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的趋势,以家庭抗逆力理论为分析视角,搭建研究和实践框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遵循“问题确定—方案设计—行动验证—行动反思”循环反复的研究思路,基于三个社区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三年中的实践,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深入动态剖析,有针对性地围绕残疾人家庭信念系统转化、家庭组织模式调整和家庭沟通过程调和三个维度开展介入服务。本书通过动态的研究以达到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样态识别、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有效性考量、家庭抗逆力理论本土检视等目的。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1辑):家庭社会学研究的历史视野
杭苏红 执行主编
2021年9月出版/定价98.00元
ISBN 978-7-5228-4023-9
《家庭与性别评论》是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集刊之一,展示了海内外围绕家庭与性别领域相关专题的多样化视角和最新成果。本期分为三个专题,“历史人口学视野下的家庭”部分通过历史统计数据,对于中国历史上的生育、婚姻、家庭规模等问题进行长时段的探讨;“传统家庭伦理与实践”部分试图从丧服角度出发,通过解读经史资料重新厘清传统家庭伦理的诸多特征,比如对于“差序格局”的再解读;“近代以来的家庭与个人”部分通过口述史等方法对该时期家庭问题探讨。
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
安超 著
2021年7月出版/定价128.00元
ISBN 978-7-5201-8226-3
本书是一个乡村女孩在成为母亲之后,通过口述史和民族志的方法写就的中国乡村百年传续的教育家谱,对家庭教育中的亲缘共育、恩德训育、吃苦伦理、青春期悸动、贵人相助、阶层摆渡、现代养育焦虑、完美母职、象征性父权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农村家族的五代人在百余年间如何面对苦厄、动荡、无常把孩子“拉扯大”的复杂经验,也能看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野孩子”们的长大成人的多条路径。
在不同历史时期,乡村社会基于生计考量的实用目光始终存在,但每一代人都保持了“学以为己”与“成而为人”的纯粹精神与功德意识,而后者才是支持平民子弟实现阶层流动和文化超越的关键力量。可以说,民间养育学既是苦难教育学,也是希望教育学,而在最终意义上,是“大器晚成”的教育学。
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第4版)
[日]落合惠美子 著
郑杨 译
2021年6月出版/定价89.00元
ISBN 978-7-5201-8287-4
作者在分析二战后日本家庭和日本社会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的战后体制”这一概念,推动了日本家庭社会学向前迈进一大步。作者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家庭”的诞生、大众化和变迁,展望了21世纪日本家庭变化的新趋势。书中还涉及一些有趣而深刻的话题,如“为什么女性是主妇”“主妇的诞生”等,在平实的叙述中,作者对家庭的多样性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
城市化在路上:城市化对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影响
谢桂华 著
2021年6月出版/定价98.00元
ISBN 978-7-5201-8550-9
中国传统上是农业社会,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方式与以家庭为中心、聚村而居的生活方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庭和社会关系结构,人们的日常交往模式、思维方式与文化传统等,形成了“乡土中国”的特质。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快速非农化与城市化使大量的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和非农从业人员。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后,建基于农业和农村之上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等是否也将随之改变,如何改变、改变的方向与程度如何等,是本书希望探讨的主题。
本书从传统上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世界的家庭和村庄出发,探讨城市化对基于家庭和村庄(社区)的传统社会关系的影响。本书的研究发现是,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家庭和社区关系依然保持着很强烈的传统性,但城市化的确已经开始作用于家庭传统观念和社区关系。随着城市化效应的增强,传统的社会关系将如何演化是我们未来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家庭教育投入:期望、投资与参与
刘保中 著
2021年4月出版/定价79.00元
ISBN 978-7-5201-8266-9
家庭教育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教育投入则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伴随愈演愈烈的育儿竞争,家庭教育投入似乎正在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处于不同社会位置的家庭借助经济、文化、社会资本在教育场域中为子女竞争资源与机会。不同家庭之间的教育投入“鸿沟”不断扩大,其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也在加剧。本研究采用教育过程视角,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力图揭示当前家庭教育投入的全貌和影响链条。